一個月來,關于手機實名制的消息被傳的沸沸揚揚。經過多方求證得到一些消息,此次手機實名制的消息并不是傳言,但是也沒有傳言的那么夸張,手機實名制將會在全國全面開展。
但是面對手機實名制的推行,市民反應有好有壞,有人很贊成覺得此舉能讓市民用戶遠離短信騷擾,也可為警察破案加快進展;但是也有人擔心將手機實名認證后會泄露個人資料遭到各類騷擾,有人現在手里好幾張卡,有些不想進行登記擔心會被停機,關于此類問題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
●不登記將被停機?應該不會
根據相關統計表明,截止今年六月份,國內國內手機用戶的總數超過8億,其中未實行實名登記的用戶已經超過3.2億,占比達到40%,這個“陣容”相當龐大。對于這部分未實名認證的號碼用戶來說,手機實名制推行帶來的大問題是“不登記是不是會被終止手機服務”這樣的問題。
據記者從各運營商了解到的信息表明,目前工信部雖然提出了各運營商在手機實名制實施后要對預付費卡未登記用戶進行補登的要求,但并沒有提出“強制”的說法,而是要求運營商采取各種手段“鼓勵”用戶進行補登,甚至建議運營商可以采取一定的資費優惠手段。因此,在具體相關法律法規并沒有出臺的情況下,目前用戶還不需要擔心不進行手機實名補登會被終止服務的問題。
●實名會泄露隱私?擔心過甚
導致用戶隱私泄露現象也是用戶對手機實名制詬病的一個熱點問題。對此,有關專家指出,手機實名制和用戶隱私泄露之間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不能認為每個手機用戶都登記了實名資料就必然會導致該用戶的隱私信息被泄露。“用戶隱私泄露有很多種渠道,運營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房地產中介、銀行甚至商家的會員俱樂部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戶隱私也有可能泄露,這主要是有人違規操作的問題,不能簡單地將這個推到實名制身上。”某運營商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頗有些無奈地表示。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經實行實名制登記的后付費手機用戶,在辦理相關手續時主要登記的是身份證的相關信息以及發票郵寄地址等,至于職業、頭銜、收入等更進一步的個人隱私則不在實名統計的范圍之內。而且目前不少運營商已經開始采取郵件發送電子賬單或者電子發票等方式來取代傳統的郵政發送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用戶隱私過多泄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