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只有一個叫郵電部的,負責送信,電報和打電話!
在政企分開的大潮下,1998年,郵政從郵電部分離叫“郵政”,其余部分叫“電信”,所謂的郵電分家!
94年聯通由原機電部、電力部(現能源部)、鐵道部(知道為什么后來會冒出個鐵通了吧)聯合發起組建,打破了原郵電的壟斷。其實也不算壟斷,一個負責公用網,其它負責各自專用網,比如鐵路,軍隊,本來不沖突。我聽過另外一個說法是聯通實際初是由解放軍總參通信部門發現新蛋糕后軍方一堆大佬聯名上書成立的,真實性無法確認。98年郵電分離是電信業次重組,產生了原電信。這時的電信是全業務經營,但主營還是固網。幾年后,電信一幫少壯派和知識層次較高的人員分離出來,成立了移動,只經營移動業務(到現在也沒有固網牌照,還好前幾年收了鐵通可以間接搞搞)。這次分家移動基本沒得到什么固定資產,不過人力資產質量要明顯高于電信,又剛好迎頭趕上世界潮流,幾年功夫移動就遠超其他幾大運營商。99年多方投資(鐵道部又在其列)成立網通,主要搞骨干網建設,所以請了田溯寧當CEO。之后幾年是眼花繚亂的各種利益博弈導致的資本運作,什么小網通、網通國際,讓人實在搞不清楚(田溯寧在這個過程中被排擠出局)。直到2002年第二次電信重組,原電信被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北方10省加上吉通并入網通。兩方經營范圍逐漸一致,越來越敵視,相互拆臺,工作人員互砍電纜不說,還限制對方網絡接入,并且分別成立網通南方和電信北方滲透對方市場。那些年無數網站被“南北互通”問題搞得郁悶無比,南方用戶訪問北方網站比美國網站還慢,北方用戶訪問南方網站也一樣,以至于很多網站不得不專門為網通和電信各架一臺服務器。這個問題現在好像也沒根本解決。這期間幾大運營商差異已經很明顯了。移動只有移動業務,但搞得風生水起,穩居老大位置。聯通是全業務經營,而且有兩張移動網絡,但都經營不怎么樣。網通只有固網業務,但借助寬帶發展勢頭不錯。而原電信一面抱殘守缺,一面眼紅幾個分家出去的小弟,于是除了和網通互砍之外,竟然憋出來個政策擦邊球-小靈通。因為沒有移動牌照,電信把快要淘汰的日本技術PHS引入國內,跟固話綁定,變相搞移動業務。當然,后來收了聯通的CDMA這個就廢掉了,不知道多少億重復建設打了水漂。基本上那段期間就是電信業的戰國時代,群雄并起,版圖快速變幻,讓人應接不暇。
之后的,就是移動收購鐵通,聯通收購網通,電信買CDMA,天下三分之勢已經形成。簡單來說,就是郵電分出電信,電信再分出電信集團和移動集團。通信市場是一個“極具計劃經濟色彩的市場競爭”小編簡單的分析,希望對諸位有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