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7年底,我國已經建成全球大的5G外場試驗環境,完成了5G新空口技術方案的功能與性能驗證,加速了5G技術產業生態的構建。進入2018年短短幾個月,三大運營商分別開展了5G網絡試驗,確保年底達到符合3GPP版5G國際標準(將在今年六月發布)的5G預商用水平,5G產業逐漸邁向成熟。
俗話說,“天下功夫無堅不破,唯快不破”,想要在5G時代站住腳,就得搶先競爭對手在5G組網、應用、商用等等方面取得大的發展。
在為關鍵的5G頻譜方面,我國已經確定了6GHz以下部分頻譜,規劃3300-3600MHz、4800-5000MHz頻段作為5G系統的工作頻段,其中3300-3400MHz頻段原則上限室內使用。
在毫米波頻段,我國工信部曾公開征集在毫米波頻段規劃5G使用頻率的意見,包括24.75~27.5GHz和37~42.5GHz,向產業界釋放出相關頻段的利好信息,這也是全球關注的主流頻段。也就是說,目前為止,我國基本上確定了5G高、中頻段。
那么,5G低頻頻段是如何分配的呢?目前該項內容備受各界關注。運營商手中的低頻段資源仍然應用在2G、4G網絡中,而被稱為數字紅利的700MHz頻譜一直控制在廣電系統中,無法重新分配給移動網絡,也就是說,國內暫無低頻率資源分配給5G。
一直以來,5G部署大的難題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成本。因為相較于2G/3G/4G,5G使用的是更高的頻段,因而單個基站覆蓋的范圍將會變小;同時5G的應用場景增多,所以想要保證5G高速率和廣覆蓋需求,基站數量應至少是4G基站數量2倍左右。這意味著相同覆蓋面積下,5G的基站數量將會比4G更多,因此,運營商建網的成本也變得更高。曾經甚至有專家建言,政府應該加大對運營商的政策傾斜,為運營商創造良好的資金周轉環境。否則,運營商將很難短期內持續投資4G和5G產業。
隨著5G的研發啟動,運營商的資金壓力日益凸顯,尋求更比較好的頻譜實現更低成本網絡覆蓋成為運營商關注的焦點。在5G時代,現有的2G/3G可能會逐漸清頻退網,但這部分頻段大部分會用于LTE網絡部署,而且LTE將與5G會長期并存。目前來看,運營商用于5G部署低的頻段可能就是3.4GHz了,但是部署成本也是很高的。
因此,可用頻譜較寬、傳播特性好、國際標準支持的700MHz頻段成為低成本建網的,也是眾望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