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熱愛為帆,駛向美好的生活彼岸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喜歡”與“我應該”的抉擇如同一道永恒的命題,困擾著無數人。有人沉醉于內心熱愛的指引,追尋自由與夢想;有人秉持責任與義務的信念,堅守使命與擔當。對于新時代青年而言,二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人生雙翼。唯有以熱愛為帆,以責任為舵,方能在人生的海洋中乘風破浪,駛向理想的彼岸。
“我喜歡”是生命綻放的源動力,它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激情與活力。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好的老師。”當我們從事自己熱愛的事業時,便會全身心投入,主動探索未知,克服重重困難。就像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自青春年華便深深愛上了敦煌文化,在條件艱苦的大漠深處,她一待就是五十余載。對敦煌藝術的熱愛,讓她甘愿放棄繁華都市的生活,忍受孤獨與寂寞,潛心研究與保護敦煌文化遺產。正是這份熱愛,支撐她在敦煌學領域不斷深耕,為敦煌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熱愛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懼風雨,勇往直前,也讓我們的人生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然而,僅僅追隨“我喜歡”,人生的航船可能會因缺乏方向而迷失。此時,“我應該”就如同黑夜中的燈塔,為我們指明前行的方向。責任與義務是社會賦予每個人的使命,是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紐帶。“時代楷模”黃文秀,從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后,放棄了大城市優越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廣西百色,投身脫貧攻堅事業。她深知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新時代青年,肩負著幫助家鄉人民擺脫貧困的責任。在脫貧一線,她用生命詮釋了“我應該”的擔當,將青春和熱血灑在扶貧路上。正是無數像黃文秀這樣心懷責任的人,用自己的行動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責任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讓我們在奉獻中實現自身價值。
新時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負重任。我們既要敢于追尋內心的熱愛,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讓生命煥發生機;又要勇于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與義務,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之中。正如北斗團隊的青年科研人員,他們熱愛航天事業,在浩瀚宇宙的探索中飽含激情;同時,他們也深知建設航天強國是自己的責任,日夜奮戰在科研一線,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他們將“我喜歡”與“我應該”完美結合,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為國家的科技進步貢獻了力量。
“我喜歡”是內心的火焰,點燃人生的熱情;“我應該”是肩上的擔當,賦予人生厚重的意義。新時代青年當以熱愛為帆,揚起理想的風帆;以責任為舵,校準前行的方向。如此,方能在人生的航程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麗篇章,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